攻略

环球热议:平均降价84%!多地骨科脊柱类耗材集采中选结果落地

  • 来源:BRTV特别关注
  • 时间:2023-05-13 11:12:25

近日,山东、湖南、江西等地陆续落地国家组织高值医用耗材骨科脊柱类中选结果,截至目前,已经有25个省份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正式落地降价后的中选产品,其余省份也将于5月底前陆续开始执行。此次集采相关产品平均降价84%,按约定采购量计算,预计每年可节约费用260亿元。

来自湖南省娄底市新化县的邹女士患腰椎间盘突出已经7年,由于压迫神经导致右下肢长时间疼痛发麻,需要进行手术才能根治。此前,此类手术耗材费用就要两三万块钱,身体的痛苦和高昂的治疗费用让邹女士左右为难。


(相关资料图)

4月底,湖南省医保局发布通知,骨科脊柱类高值医用耗材将于5月10日正式落地,邹女士手术所需的脊柱耗材价格也将从原来的两万多元下降到现在的四千多元,医生对每一位病人都进行了告知,为此她特地申请将手术推迟到11日进行。

患者 邹辉桃:能(减)免这么多钱,我就等几天,我太高兴了,感谢国家对我们农村(患者)那么大的帮助,我肯定很开心。

湖南省人民医院每年都进行上百台脊柱外科手术,其中高值医用耗材费用占了总费用的一半左右,此次集采将极大地减轻患者就医负担。

湖南省人民医院脊柱外科主任 刘向阳:尤其对于新农合、居民医保的话,现在可能也只要(自己)出一两千或者两三千块钱,在同等的医疗条件下,老百姓花钱会更少。

为确保集采结果顺利落地执行,湖南省医保局要求省内各医疗机构严格执行中选价格,在采购周期内中选产品使用量占比不得低于90%。

湖南省医疗保障局医药价格和招标采购处副处长 刘运良:我们提前印发了执行通知,把中选产品清单里的相关价格,产品信息都导入到耗材系统里面,确保在执行之日及时切换价格信息。

从零件到系统

费用构成更加透明

骨科手术需要的零件多,组合复杂,本次脊柱类医用耗材集中带量采购,根据手术类型、手术部位等分为14个产品系统类别、29个竞价单元、872套系统,可以满足95%的脊柱类手术所需。从零件到系统,耗材不仅价格降了下来,费用构成也更加透明。

山东省滨州市居民王增荣老人正在做康复性训练,前几天,她因为腰椎问题做了退变性腰椎滑脱的后路减压固定融合手术。

山东省滨州市居民 王增荣:这个手术不算小,家里孩子们给我准备了5万来块钱做这个手术。

王增荣的手术需要用到骨科内固定植入物,固定耗材,包括链接棒,固定的钉丝,以及锥间融合器等,复杂的零件构成让老人心里没底,就让家里多准备一些钱。

山东省滨州市人民医院脊柱外科主任 孙磊:原来的手术按配件收费的话,十余个收费项目的耗材,总的费用得两万三千左右,现在(集采后)这类手术,按系统收费,一套系统统一定价三四千块钱,随着国家集采政策的落地执行,基本涵盖了骨科手术所需的各种耗材,能够保障临床正常需求。

此次国家集采,根据颈椎、胸腰椎手术的需要,覆盖颈椎固定融合术、胸腰椎固定融合术、椎体成形术、内窥镜下髓核摘除术、人工椎间盘置换术5种骨科脊柱类耗材,形成14个产品系统类别。其中,占脊柱手术量三分之一的胸腰椎后路固定融合术,其耗材平均每套价格从3.3万元下降至4500元左右;技术较新的胸腰椎微创手术所使用的耗材,平均每套价格从近4万元下降至5600元左右。

从4月30日起,滨州市已有19家医疗机构执行集采中选结果,相关手术需求得到充分的释放,已累计开展手术171台,同比增长200%。

山东省滨州市医疗保障局党组书记 董希国:我们将中选产品全部纳入直接结算范围,确保30天内回款,大大降低了企业经营成本。我们更加注重质量协同监管,把好生产、供应、配送、使用各环节质量关,确保集采产品降价不降质。

骨科耗材三大领域完成集采

降低患者负担

随着人口的老龄化,骨科退行性疾病发生率越来越高。近年来,集中带量采购聚焦骨科类耗材,实现了骨科类耗材三大领域的全覆盖,通过以量换价的方式挤压虚高价格水分,让患者用上质优价宜的骨科耗材。

骨科高值医用耗材主要分为关节类、脊柱类和创伤类三个领域。我国一年关节置换类手术约60万台,脊柱类手术约100万台,骨科创伤类手术约100万台。此前,人工关节的集中带量采购从原来的3万~5万元下降到了5000元~7000元左右,目前大部分公立医疗机构的关节置换手术都采用了集采中选产品;河南省牵头开展了12省的创伤类耗材的联盟采购,未参加联盟采购的省份也对标联盟省份的中选价格开展了价格联动,骨科创伤类耗材的价格回归了合理的水平;此次脊柱类耗材集采落地,实现了骨科类三大领域医用耗材集采全覆盖。

国家医保局此前发文明确,要按照“一品一策”的原则开展新批次国家组织高值医用耗材集采,2023年将集采聚焦心内科、骨科重点产品,指导更多省份推进吻合器、超声刀等普外科耗材集采,继续探索体外诊断试剂集采,各省份至少开展一批省级耗材集采,进一步降低患者就医耗材负担。

2023年医药集采工作“划重点”

2023年底每个省份集采药品数累计达到450种、各省份至少开展1批省级耗材集采、深化医疗服务价格改革试点……国家医保局1日发布《关于做好2023年医药集中采购和价格管理工作的通知》,为2023年医药集采工作划出重点。

2023年底每个省份集采药品数累计达到450种

通知明确将持续扩大药品集采覆盖面,到2023年底,每个省份的国家和省级集采药品数累计达到450种,其中省级集采药品应达到130种,化学药、中成药、生物药均应有所覆盖。

截至目前,国家已经组织开展294种药品集采,一批高血压、冠心病、糖尿病等门诊常见病、慢性病用药平均降价超过50%。得益于大幅降价,患者使用高质量药品的比例从集采前的50%上升到90%以上。

日前,国家组织药品联合采购办公室发布了《关于开展第八批国家组织药品集中采购相关药品信息填报工作的通知》,正式启动第八批相关药品信息填报工作,涉及约40种药品,覆盖抗感染、心脑血管治疗等领域。

在规范国家组织集采药品协议期满接续方面,通知明确上一轮集采中选价格偏高的品种要持续挤压价格水分,市场情况发生变化后上一轮集采中选价格偏低的品种,经充分竞争后形成新的中选价格。

此外,通知明确将重点指导湖北牵头扩大中成药省际联盟采购品种和区域范围,江西牵头开展干扰素省际联盟采购,广东牵头开展易短缺和急抢救药省际联盟采购。

来源:新华社、央视新闻

编辑:刘紫昀

责编:赵欣

关键词:

推荐内容

Copyright @  2015-2022 太平洋旅行网版权所有  

备案号:豫ICP备2022016495号-17

  

联系邮箱:93 96 74 66 9@qq.com